在毛主席身邊工作,見證了紅軍長征時期、延安時期的艱苦歲月——老紅軍于朝?。盒膽研叛?初心永恒
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王錦春 王吉城
【內(nèi)容提要:于朝俊,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沈丘縣,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后加入紅軍;先后擔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的警衛(wèi)員,紅五軍團總部警衛(wèi)班長、排長;1932年參加著名的南雄、水口戰(zhàn)役;經(jīng)歷中央蘇區(qū)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1935年遵義會議后,調(diào)入中革軍委總部任事務長(管理員),具體任務是負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及其他中央領(lǐng)導人的日常生活,后調(diào)入延安“西北菜社”(中央招待所、八路軍總后勤部招待所)任主任,1939年入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與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后勤保障工作;新中國成立初期,隨四野南下進駐武漢,負責部隊后勤保障工作;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勛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勛章;1956年離職休養(yǎng)在武漢市武昌區(qū);1984年在武昌區(qū)去世,終年80歲。其事跡在《雄師鐵軍——寧都起義將士錄》有記載?!?/p>
老紅軍于朝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在寧都起義91周年之際,周口報業(yè)傳媒集團《周口紅色記憶》采訪組和老紅軍于朝俊的大女兒于利利取得聯(lián)系,聽她講述于朝俊的故事。于利利將父親生前的文史資料、回憶錄、生前事跡提供給記者,希望后人不要忘記幸福生活背后的艱苦歲月。
11月21日,記者一行來到沈丘縣,采訪兼任市、縣兩級政協(xié)文史委員的郭成云。今年70多歲的郭成云,十多年前就開始收集整理于朝俊的事跡,數(shù)次到武漢市有關(guān)部門調(diào)查并看望于朝俊子女,為黨的宣傳事業(yè)和老區(qū)建設發(fā)揮余熱。他將收集整理的文史資料無私交給記者,希望能將老紅軍于朝俊的事跡發(fā)揚光大,留給后人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
歲月流金,初心永恒。經(jīng)過采訪,戎馬一生的老紅軍于朝俊追尋光明、鐵心跟黨、忠貞不渝、無私奉獻的光輝形象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紅色記憶的片段,如同星辰般璀璨,美好而有光芒,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和學習。
參加寧都起義走上革命道路
于朝俊的童年是苦澀的,沒有暖飽,沒有尊嚴。
1904年6月,于朝俊出生于沈丘縣洪山鄉(xiāng)廟山李行政村于莊村。當時兵荒馬亂,連年災害,土地貧瘠,莊稼歉收。由于家境貧寒,于朝俊10歲時其父就忍痛割愛,讓他到地主家當童工。為了糊口,于朝俊以瘦小的身軀,沒日沒夜地給地主干活,稍有怠慢就會遭到打罵。
即使這樣,全家人一兩天吃不上一頓飯的情況仍時常發(fā)生。
之后,于朝俊的幾個弟弟相繼出生,家中生活更加難熬。為分擔父母的重擔,1921年冬,于朝俊被迫遠走他鄉(xiāng),參軍入伍。
“側(cè)耳傾聽,宇宙充滿饑餓聲。警醒先鋒,個人自由全犧牲。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岳等人領(lǐng)導下,在江西寧都舉行起義。寧都起義以它光輝燦爛的英雄業(yè)績載入了中國革命史冊。于朝俊有幸參加了寧都起義。
寧都起義后,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被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團,于朝俊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zhàn)士,先后擔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的警衛(wèi)員、軍團警衛(wèi)班長、警衛(wèi)排長,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跟隨中央紅軍開始萬里長征。
遵義會議后調(diào)到毛主席身邊工作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1935年1月,紅軍長征攻克貴州遵義。在這里,中共中央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實際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lǐng)導地位。遵義會議開過不久,中央紅軍二進遵義時,周恩來在與時任中革軍委干部團上級干部隊(上干隊)隊長蕭勁光談話中,談了遵義會議召開的情況以及中央正在考慮重新安排新的工作。三個月后,蕭勁光調(diào)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周恩來考慮到毛主席在長征中的身體和工作狀況,提出要蕭勁光挑選一位成熟穩(wěn)重且有經(jīng)驗的紅軍干部到毛主席身邊照顧日常生活。
蕭勁光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向周恩來推薦了一位忠誠厚道、有責任心、年富力強的年輕人,這個人就是于朝俊。
蕭勁光推薦于朝俊是有原因的。蕭勁光在紅五軍團當政治委員那段時間,于朝俊是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的警衛(wèi)員。蕭勁光和劉伯堅經(jīng)常在一起研究情況、下部隊做工作,于朝俊都緊隨其后,蕭勁光自然就認識了解于朝俊,由此產(chǎn)生了良好和深刻的印象。
于朝俊聽說蕭勁光調(diào)動自己的工作時,向他談出了一些擔心,認為在毛主席身邊工作責任重大,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怕做不好,有點猶豫不決。
據(jù)后來于朝俊回憶說,當時心里有些害怕,自己沒文化,在這些大領(lǐng)導身邊工作萬一做不好出了岔子,就會影響大局,給革命帶來損失,出于這樣考慮,第一次談話沒有接受任務。結(jié)果幾天后蕭勁光二次促膝做工作,于朝俊感到這是領(lǐng)導已定意見,不能再推辭,也沒有再推辭的理由,于是勉強答應,抱著干一段試試看的想法。后來中央紅軍總部正式宣布命令,于朝俊被調(diào)任中革軍委總部任管理員,具體任務是直接負責毛主席、周恩來、朱德和其他中革軍委主要領(lǐng)導的日常生活。
從此紅軍戰(zhàn)士于朝俊就與毛主席及其他中革軍委領(lǐng)導同志朝夕相處,親身感受和親眼目睹了毛主席的大智大勇和雄才偉略。特別是在毛主席、中革軍委的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走出了草地,甩掉了追兵,勝利到達在陜北。
在紅軍快要到達延安時,作為先遣人員的于朝俊提前一個星期到達延安,首先對毛主席、周副主席、朱總司令要住的窯洞進行休整,搭好睡覺的炕,砌好做飯的爐灶,并抽空熟悉周圍環(huán)境,為首長的日常生活起居盡力做到安全周到。
于朝俊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長征途中,還是在陜北的吳起鎮(zhèn)、瓦窯堡、保安、延安等地,都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為毛主席安排好日常生活,多次得到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領(lǐng)導的稱贊和表揚。
有幸參加毛主席與寧都起義部分同志合影
“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于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zhàn)無不勝的!”這是毛主席1938年12月在延安接見部分參加寧都起義同志合影照片上的題詞。于朝俊有幸參加了這次毛主席接見時的合影。
1938年12月,毛澤東(左三)、王稼祥(左二)、蕭勁光(左一)等與參加寧都起義的部分同志在陜北合影。左八為于朝俊。
2021年12月14日,中共贛州市委、市政府、軍分區(qū)共同主辦的“紀念寧都起義勝利暨紅五軍團成立90周年座談會”在寧都舉行。于朝俊的多位后人應邀參加座談會,并在這張著名的毛主席接見合影照前留念。從于朝俊子女提供的材料中,我們找到了當年毛主席和于朝俊之間的一些生活故事。
一天晚上,毛主席把于朝俊叫到辦公室,說要和王稼祥、蕭勁光見見在延安的參加過寧都起義的部分同志,要于朝俊也參加。毛主席要接見參加寧都起義的同志,這是對參加過寧都起義的所有官兵莫大的鼓舞,作為參加過寧都起義的于朝俊十分高興。
毛主席接見那天,延安天氣很好。在延安鳳凰山中央所在地的一個院落里,毛主席和王稼祥、蕭勁光來到了早早等待的部分參加寧都起義的同志中間。參加寧都起義的同志很激動,都打開了話匣子,熱情地聊起來。
毛主席走到每個同志面前,問長問短。
一開始,大家請毛主席站在最前面。毛主席和王稼祥、蕭勁光相互謙讓了一會,緊接著,就安排于朝俊和大家排成二排。攝影師用快門記錄下了這一珍貴的時刻。之后,毛主席欣然在這張照片上親筆題詞,對寧都起義給予高度評價。
寧都起義過去90多年了,毛主席在延安接見部分參加寧都起義的同志這一事件也過去80多年。然而,這張有毛主席題詞的反映寧都起義的珍貴照片,于朝俊家人一直珍藏著。于朝俊和毛主席之間這段故事他們也會永遠記在心間。
見證毛主席在延安時期的艱苦歲月
于朝俊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時間里,聆聽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領(lǐng)導的教誨,讓他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作為毛主席身邊的生活管理人員,1957年,應《中國青年》雜志“中國人民解放軍30年”專欄征文,于朝俊發(fā)表《我印象中的毛主席》文章,回憶在毛主席身邊的生活片段。于朝俊的親身經(jīng)歷富有生活氣息,情感真摯樸素,彌足珍貴,讓后人真切領(lǐng)略到毛主席和黨中央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領(lǐng)導中國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懈奮斗的歷程,也看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始終堅守的人民情懷。
于朝俊調(diào)到毛主席身邊工作時,首長和工作人員待遇差不多少,吃飯都在一起。毛主席住在一間窯洞里,房間比別人“特殊”之處,就是里面比別人多了兩個書信文件挑子。
由于剛到陜北,生活條件不好,毛主席十分消瘦。那時,毛主席和大家一起吃,除了糙小米就是山藥蛋,難得買到點蔬菜。有時候,于朝俊還要跑出幾十里地買一點小白菜給幾位首長分著吃。
為了調(diào)劑毛主席的生活,于朝俊就帶領(lǐng)其他警衛(wèi)人員一起開荒種菜、補貼伙食。為節(jié)約柴草,于朝俊想方設法革新了灶臺,對灶臺口大小、方向、空間、煙囪高度都進行了多種方案的設計和試砌,最終研究出起火快、拉風大、出煙大、省人又省柴草的節(jié)能鍋灶,甚至現(xiàn)在延安地區(qū)的一些農(nóng)村仍在使用這種鍋灶。
于朝俊回憶說,每次從毛主席窗外經(jīng)過,總是看見他聚精會神地不是看就是寫,常常天亮才睡,休息到中午起來,胡亂吃點飯就又埋頭在案桌上。越是夜里毛主席就越忙,電報一份接一份地由機要科送到他面前。毛主席的窯洞里,夜間總有燈光,到雞鳴才熄。
毛主席對自己什么都不在乎,可對別人總是很關(guān)心。于朝俊回憶說,一次,機要科副科長李世忠突然病了,毛主席就親自去找醫(yī)生,左囑咐右囑咐地叫醫(yī)生好好治療,安排好了才離去。以后,他還不時地親自去探視。
毛主席對于朝俊也很關(guān)心,但對他也不搞特殊。在瓦窯堡時,天氣已經(jīng)很冷了。紅軍長征剛到陜北,供給困難,于朝俊還穿著破得都露肉的單褲。一次,毛主席看見了,問于朝俊怎么不做條褲子穿。于朝俊解釋說,到供給部問過了,說衣服都盡先給前方了,后方只能暫時忍耐一下。毛主席很關(guān)心部下,但在那個困難時期,他也沒有好辦法。最后,毛主席安慰于朝俊,為了前方的勝利,應當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精神,慢慢會變好的。
紅軍長征到延安后,很多人都想進紅軍的最高學府深造。于朝俊雖然嘴上沒說,但毛主席看懂了他的心思,就鼓勵他說出來。于朝俊不敢說。主席見他不說,就直接寫了張條子,讓他上延安軍政大學學習。
在于朝俊眼中,毛主席是一位心腸柔軟的人。毛主席身邊有一匹小黃馬,長征中他就騎過。長征中的勞累,使這匹馬更加衰老,到延安后,毛主席就不忍心使用了。不久,這匹馬就老死了。毛主席聽說后很傷感,囑咐于朝俊不能叫人吃了它的肉,應當埋葬它……埋馬時,毛主席還親自去看著,樣子很惋惜。一代偉人的鐵骨柔腸,在于朝俊的記憶里清晰而溫情……毛主席平易近人,經(jīng)常教于朝俊文化知識,還特批他到黨校深造。每每憶起,于朝俊總是充滿了感動。
1956年,毛主席視察武漢時專門約見了于朝俊,了解他的家庭生活情況。
服從安排北上南下 解放戰(zhàn)爭立新功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根據(jù)黨中央提出的建立鞏固的東北革命根據(jù)地指示,中央軍委從總部機關(guān)中挑選一批后勤管理干部到東北戰(zhàn)場。于朝俊從延安調(diào)到東北,歷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后勤部供給部管理科長、第四野戰(zhàn)軍后勤軍需部運輸科長、東北人民解放軍軍需部管理科長,參加了著名的“四平保衛(wèi)戰(zhàn)”,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zhàn)役。
他盡職盡責,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組織軍用物資送往前線。一次運輸軍用被裝,從東北到南昌,他第一個報名負責火車押運。當車行到途中,一列火車上的被裝突然冒煙起火,他發(fā)現(xiàn)后,第一個跳上起火的列車把著火的被裝扔下車,在他帶領(lǐng)下及時進行了搶救,保護了軍備物資和火車運輸安全,使損失減到最低限度,出色地完成了后勤保障和運輸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于朝俊隨第四野戰(zhàn)軍南下,進駐華中重鎮(zhèn)武漢,先后擔任中南軍區(qū)軍需生產(chǎn)部管理科長和中南軍區(qū)后勤部生產(chǎn)管理局管理科長等職。
艱苦奮斗 關(guān)心群眾是他永不改變的情懷
1956年,于朝俊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他積勞成疾,因身體原因,組織照顧他離職休養(yǎng)。離休后,于朝俊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繼續(xù)余熱生輝,搞好傳幫帶,教育下一代,這也是他后半生重要活動內(nèi)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他被部隊、工廠、機關(guān)、學校作報告達上百場次,受眾達十多萬人次。
他作報告一無提綱,二無講稿,而且語言生動、情節(jié)感人。有一次,他腳被燙傷,傷口很久不能愈合。而恰逢解放軍3506工廠召開全體干部職工大會,請他作報告。于朝俊忍著疼痛,被人攙扶上講臺,腳下還墊上東西堅持作報告。他講領(lǐng)袖們的高尚品德和豐功偉績,講勝利來之不易,以所見所聞鼓舞青年人。原解放軍3506工廠宣傳部的王廣文在回憶這件事時說:“一次邀請于老作報告,當時全廠6700多名職工、勞動服務公司2300名員工、子女學校1200名師生,因場地有限,共安排4場報告。當時省民政廳照顧他的身體,只批準最多講2場,可他仍堅持講了4場。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全廠掀起了比革命傳統(tǒng)、比艱苦奮斗、比革命干勁、比為工廠做貢獻的‘四比’活動,請戰(zhàn)書貼滿科室,對促進推動軍工生產(chǎn)起了很大作用?!?/p>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1959年,于朝俊延安時期的老上級魏廷槐當時是武漢市副市長。他在一個山丘腳下找到一套閑置的道班房安置于朝俊。這是路邊的道班房,修路工人搬走后,房子顯得很簡陋。房管所工作人員把房子維修了一下,于朝俊一家就住了下來。周圍人家稀少,倒很清靜。
房子周圍有約七分空地荒著沒人種。于朝俊會種地,他不會讓這些地荒著。在征得馬路對面六合村黨支部書記的同意后,他種起了地。村書記對他特別敬仰,看他有什么要解決的事情,經(jīng)常來坐坐、幫個忙。就這樣,他的院子里養(yǎng)雞、養(yǎng)豬,地里種棉花、芝麻、花生、紅薯等。
于朝俊種地有兩個用意,一方面要求孩子們參加勞動,了解這些吃的、用的是怎么來的。另一方面,種植這些東西可以用來幫助別人。他經(jīng)常把雞蛋、豬肉和地里種的東西送給有需要的人。
三年自然災害,物資緊缺,買什么都用票證。政府給老紅軍干部生活上有補貼,有的老百姓就找到于朝俊說想買布做衣服,布票不夠用,于朝俊自己不穿不用,就送點布票給他。有的說家里辦事要請客,想要于朝俊給點肉票,于朝俊就把家里的肉票拿點給他。周邊群眾提起于朝俊沒有一個不稱贊的。
于朝俊搬過兩次家。他家住在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很快就會知道有個姓于的老紅軍。于朝俊在當?shù)芈曂艽螅褪且驗樗?jīng)常熱心幫助別人、曾經(jīng)是毛主席身邊的老紅軍。
革命傳統(tǒng)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于朝俊的大女兒于利利今年70多歲了,提起父親,總能勾起她青少年時代的回憶。
她提供給記者一張1971年的照片,這是于朝俊和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在家門前的合影。照片中,于朝俊安詳?shù)刈谥虚g,身上穿著一件舊棉大衣,胸前別著毛主席像章。
“在我兒時印象中,每年父親都是穿著這件舊棉大衣過冬。平時父親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從來不談新衣服的事,我們也不提什么要求。記得上中學時,學校通知要拍合影照,我怕自己穿的破衣服影響大家,就提前找隔壁的阿姨借了一件上衣穿。阿姨借給我一件黑色的雙排扣列寧裝,我穿上正合適,就高高興興地和同學們合影?!庇诶芨锌卣f,“我不好意思在父親面前叫苦,因為父親經(jīng)常說這點苦算什么,比起紅軍那個年代,你們的生活已經(jīng)很好了……”
其實,于朝俊家不是窮,也不是沒錢花,也不是國家發(fā)的離休金少,而是他對子女嚴格,常常拿紅軍那個年代的標準教育子女。
人們尊重于朝俊,因為他有“老紅軍”這個光榮的稱號。于利利深情地說:“父親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他們那一代人打下江山是多么的不容易。他最怕的就是沒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人以及我們這些后代不知道他們經(jīng)歷了什么,很想把這些紅色故事講給大家聽。在我們這里,他講革命故事可是出了名的。”
時間久了,孩子們都很理解父親,認為紅軍戰(zhàn)士的子女更應該繼承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絲毫不能搞特殊。
提起自己的名字,于利利至今仍感激父親。她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三大戰(zhàn)役勝利的消息不斷,勝仗一個接一個。我1948年出生,父親給我取名于利利,就是勝利接著一個勝利的意思。每當別人問我的名字時,我都要自豪地說,姓是于,名字是勝利的利,當時東北解放打勝仗時出生……”她很感謝父親給她起了個有紀念意義的名字,時刻提醒她不要忘記歷史。
于朝俊一生敬仰毛主席。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于朝俊萬分悲痛,非要去北京見毛主席最后一面不可。當時國家局勢緊張,進京人員嚴格控制。南方發(fā)往北京的火車只能到石家莊就動員轉(zhuǎn)車返回。于朝俊不管這些,把毛主席對他的關(guān)懷作了反復解釋?;疖囌绢I(lǐng)導聽后非常感動,經(jīng)請示作特殊情況特殊解決,親自把他送上去北京的列車,并安排乘警要照顧好老紅軍戰(zhàn)士。到北京后,他住進總后勤部招待所。他馬上與在京首長聯(lián)系。都沒有回音,氣氛十分緊張,靈堂設在人民大會堂,警戒線距大會堂很遠。于朝俊就和警衛(wèi)人員說,堅決要求看毛主席最后一眼,并自我介紹曾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經(jīng)歷,對毛主席有深厚感情。他的舉動感動了在場所有人。后來,警衛(wèi)人員把情況如實報告上級。在信訪處工作人員的協(xié)助下,于朝俊進入吊唁大廳,在工作人員攙扶下來到毛主席遺像前。在吊唁大廳,他抑制不住悲痛,嚎啕大哭。工作人員怕影響他的身體健康,很快護送他回到了住所。
于朝俊常說,“多少革命先烈在我們前面英勇犧牲了,我能平安活到今天,看到祖國之強大、人民之安樂,已經(jīng)很知足了” 。
帶著對人民的熱愛,1984年9月,于朝俊因病去世?!逗比請蟆钒l(fā)布了消息。鄧穎超、康克清、蕭勁光、何長工等中央領(lǐng)導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漢軍區(qū)等部門領(lǐng)導同志送花圈或發(fā)唁電表示悼念。
紅軍精神永放光芒。2004年6月,沈丘縣委召開老紅軍于朝俊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追憶他光榮的一生,緬懷他的光輝業(yè)績?!盁o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于朝俊都牢固樹立了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時刻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是對他一生最真實的評價。
紅軍都是英雄好漢。于朝俊是千千萬萬紅軍的一位代表,歷經(jīng)艱難坎坷,見證歷史滄桑,體現(xiàn)在他身上的頑強意志和革命精神,會激勵更多人砥礪奮進,走好新的長征路。②18
(本文采寫中,得到李天劍、郭成云等同志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圖片及說明由于朝俊女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