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永團 通訊員 高峰 文/圖
張洪啟,現任扶溝縣桐丘街道辦事處調委會主任。從事司法行政工作三十年來,他與人民調解結下了不解之緣,以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盡心盡力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農民工討薪、弱勢群體維權、鄰里糾紛化解成為他的“家常菜”;宣講法律知識、定紛止爭,促社會和諧安寧是他的“座右銘”;協(xié)助化解群體性上訪案件,參與重大疑難矛盾調處,他是黨委政府的“消防員”。在平凡崗位上他以真誠、穩(wěn)重、心細、睿智的工作作風為平安扶溝建設增光添彩。
多年的基層調解工作經驗,使得張洪啟在調處家庭矛盾糾紛時得心應手。他處理的多起贍養(yǎng)糾紛案件,均以法律為準繩,“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般消弭紛爭于無形。2020年,桐丘街道辦事處居民李某某年事已高,育有兩子兩女,李某某長年有病,老伴病逝后再娶。李某某喪失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但四個子女因父親再娶和存在房屋財產繼承問題均不贍養(yǎng)老人,引發(fā)了長期矛盾。張洪啟多次上門耐心調解,從各個方面分別做工作,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四個子女最終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兄弟姐妹重歸于好,共同贍養(yǎng)了老人及繼母。
調解不像庭審,沒有既定的流程,當案情復雜或者當事人情緒失控時,個案的調解局面就會變得不可控。張洪啟調解措施果敢得力,及時阻止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避免矛盾的升級,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2021年夏天,桐丘街道辦事處一群孩子相約到賈魯河游泳,其中兩名14歲的孩子不幸溺水死亡。死者家屬要求其余五個孩子的家屬各補償5萬元,矛盾十分激烈,如處理不當,會造成不良影響。事發(fā)后,張洪啟帶領調解組一行6人奔赴現場,第一時間了解情況事發(fā)緣由、當事人的訴求和基本家庭情況,但雙方爭議較大。向當事人集中講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分散做當事人的工作,三天的調解工作,張洪啟只休息了6個多小時。事情得到妥善解決后,當事人向張洪啟贈送了一面“辦利民之事,懷愛民之心”的錦旗(如圖),這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夫妻要互諒互讓,不能動不動就把離婚放在嘴邊,恁倆有感情基礎,遇事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 2021年,張洪啟成功調解了一起婚姻家庭糾紛,一對年輕夫妻重歸于好。當時,這小兩口一個怒氣沖天,一個哭喪著臉找到司法所,無論如何也要離婚。張洪啟了解到小兩口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因為家庭瑣事引發(fā)矛盾,日積月累矛盾堆積爆發(fā),但兩人還有和好的可能。隨即他勸說兩人冷靜,聯(lián)系雙方的父母及親戚了解情況,又分別做夫妻二人工作并進行勸解,最終讓這對夫妻重歸于好。他常常和同事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和諧的小家才有社會的整體穩(wěn)定。很多情況下,當事人有了家庭矛盾找到我們尋求調解,就是來尋求幫助的,我們除了要找出爭議的焦點,還要耐心傾聽,適時安撫情緒,給他們心靈慰藉,曉之以理,授之以法,這樣才能增強當事人對我們的信任,促成溝通交流,才能案結事了。”
針對相鄰權案件的調解,張洪啟常說:“雙方都要讓一步,關系最近的還是你們。”有時幾句貼心的話語會讓幾年積怨化解,促使當事人當場握手言和。他在調解中運用的“后果警示法”“談心交流法”,是增進雙方當事人理解溝通、減少矛盾對抗的有效途徑。劉甲和劉乙是一對堂兄弟,因祖宅問題兩家人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多年來,他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成了辦事處里一件“老大難”問題。張洪啟接手調解工作后,先打出感情牌,二人是堂兄弟,畢竟血濃于水,有啥事都可以坐下來商量。隨后,他多次到雙方家中進行協(xié)調,經常談到深夜。一周后,通過講親情、說法律,張洪啟用耐心和誠心終于打動了兩家人,在他的主持下,劉家堂兄弟二人自愿達成調解協(xié)議,兩家最終握手言和。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經張洪啟調處化解的疑難糾紛多得不能一一細數,他的足跡遍布了桐丘街道辦事處每個角落,真正發(fā)揮了自己的力量,是新時期人民調解員的典范。在張洪啟身上, 我們深深感受到,人民調解員就要扎根群眾,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為民解憂。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力量,這更是張洪啟自參加工作以來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真正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