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平
光陰似水,歲月如歌。轉眼之間美好的大學時光已經過去20年。接到母校周口師范學院50周年校慶征文的通知,我打開書桌抽屜里至今保存著的20年前的《周口師院報》,報紙的邊角已經泛黃,看著這些已經染上歲月痕跡的報紙,思緒一下把我?guī)Щ啬乔嗍[歲月……
在周口師范學院求學期間,我的課余時光幾乎都是在校報編輯部度過的,因此與校報結下了不解之緣,校報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承載著我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時光。
2002年秋季,周口師范學院迎來600名第一屆本科生,我是其中的一員。入學不久,學院黨委宣傳部要在我們這一屆學生中間選拔兩名記者進行培養(yǎng)。高中時期,受我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被北約轟炸身亡的三名優(yōu)秀記者的事跡影響,我一直想做一名記者報效祖國,可惜因為偏科,高考沒能如愿進入理想的大學學習新聞專業(yè)。那時候周口師范學院還沒開設新聞系和新聞專業(yè),心中不免遺憾,對于這一次當校報記者的機會我非常珍惜,精心準備了一番,終于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實力,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校報記者。
說來也巧,我在校報當記者的前兩年,正趕上學校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幾乎每個月都有大事發(fā)生:2002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學校相繼召開了第一屆運動會、第一次黨代會、第一屆教代會,還有畢業(yè)生招聘會……這些重大事件的宣傳報道,成為校報記者工作的重點。那時校報已經從月報改為半月報,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會覺得兩周出一期報紙很輕松,但真正做起來并不容易,主要是因為人手不夠。當時的學校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最多的時候就四五名老師,除了日常繁忙的工作,就是出版校報。選題、采訪、寫稿、約稿、編稿、設計版面、校對、跑印刷廠、發(fā)放報紙……每逢學校重大活動,除了正常周期的報紙外,還要干學校臨時安排的其他事情,而且保證校報要以最快的速度出版,這時候只有白天黑夜連軸轉,真是忙得焦頭爛額。
雖然累,卻很快樂、很充實,因為我不但見證了母校的這段重要歷史,而且能參與其中,感到無比光榮。 通過虛心向黨委宣傳部和系里的老師請教,我很快掌握了新聞寫作的要領和采訪的技巧。漸漸地,我悟出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必須用火熱的激情貼近生活、深入師生,獲取第一手資料,用細膩的文筆詮釋豐富的人生。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我寫出了許多有新意有影響力的文章,僅2003年一年就有100多篇稿件在校報和市級以上報刊電臺發(fā)表。
隨著校園新聞網的開辦,宣傳部領導和老師感覺人手不夠,就繼續(xù)發(fā)動學生力量。我們組建了學生記者團,第一期招聘20多名記者,我當選為團長。那時的我們,意氣風發(fā)地談創(chuàng)作、談人生、談理想;那時的我們,風風火火地穿梭于學校的重大活動現場,頂著所謂的“無冕之王”桂冠,把采訪的樂趣盡享;那時的我們,徜徉圖書館查閱資料,挑燈夜戰(zhàn),歷練文筆,練就了扎實的文字功底,也鋪平了以后的人生道路。
記者團的幾位同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是:牛亞皓、李文潔、李玉坤……他們采訪認真負責、采寫稿件量多質優(yōu),這些優(yōu)秀學生記者的加入,不但彌補了校報編輯和記者力量的不足,而且為校報帶來了活力,使校報與師生貼得更緊。我想,當年的校報記者經歷對大家來說應該是一筆財富,至少他們在這里得到了更多鍛煉成長的機會。上面提到的幾位同學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表現也都非常優(yōu)秀。
回望當校報記者的歲月,我的心中一直充滿感恩之情,尤其感謝學校黨委宣傳部的領導和老師。
那時候,學校黨委副書記李軍法擔任校報總編輯。那時的他剛調到周口師范學院,擔任學校分管宣傳工作的副書記,記得有一次和我們這些學生記者及播音員座談,就像拉家常,一點也沒有領導的架子。他提到,想要當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首先就要多吃苦。他還舉了自己當年大學畢業(yè)分配時掂著行李步行了一天一夜、到達太康縣一個鄉(xiāng)政府開始自己職業(yè)生涯時的例子。這讓我很受觸動,在隨后近20年的新聞工作中,我也習慣吃苦、樂于吃苦,喜歡挑戰(zhàn)各種苦差事。
記得那時候的校報副總編輯由學校宣傳部部長許述敏擔任,他工作一直很勤奮,伏案工作一坐就是一個上午或下午,有時甚至通宵達旦。他的敬業(yè)精神和工作態(tài)度令我敬佩,深深地影響了我很多年。
張建華、馬東普、葛瑋華等宣傳部的老師都給了我很多幫助,尤其是張建華老師對我?guī)椭畲?,在我前期的新聞寫作中,他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記得大學前三年時光,每次校報出版前兩三天,我都是下了晚自習來到校報編輯部,記不清陪著他熬了多少個不眠的夜晚,深深感受到文字工作的辛苦。
大三的時候,新聞宣傳和文學創(chuàng)作工作占用了我大量的時間,因為沒有把握準,甚至影響了正常學習。有一次逃課去當時的周口人民廣播電臺送新聞稿,被系里一位老師抓住,差點我對進行張貼布告處分。因為面臨著大學畢業(yè),當時我聽從了中文系領導和老師的教誨,開始認真學習,準備畢業(yè)考試,就這樣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校報編輯部。那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磨煉,讓我受益終身。
暮春的細雨一直在敲打著窗外的桃樹,打落了一地的花瓣,我坐在昏黃的臺燈下寫完這篇文章時,天色已經微微發(fā)亮。抽屜里保存的校報會變舊泛黃,但是在我心底,校報的油墨一直未干,那段記憶永遠不會褪色。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