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午夜福利理论片,综合在线精品视频专区,欧美国产亚洲精品a第一页,一级看片免费视频囗交

<ul id="qh3up"><td id="qh3up"></td></ul>

<label id="qh3up"></label>

  • 2024年11月07日
    第07版:文化周口·書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讀書·連載)

    ——老子《道德經(jīng)》解讀

    ◇張君民

    (接上期)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

    即使調(diào)和了怨恨,也一定還有余怨;用德來回報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的辦法呢?所以圣人即使握有討債的契約,也不向人討要欠債。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握有借據(jù),也不向人索取,而沒有高尚品德的人會像收稅的人一樣苛刻。天道對誰都不偏愛,它總是幫助以善行事的人。

    【解讀】

    本章老子是在論述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統(tǒng)治者與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問題。老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末期,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好大喜功,不惜犧牲老百姓利益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原有的稅收根本不能滿足他們的貪婪,于是便巧立名目、橫征暴斂,加重了百姓負(fù)擔(dān),使得民不聊生、怨聲四起。

    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會采取一些措施調(diào)和民怨,報怨以德。但兩者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diào)和的,即使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有所緩和,仍會有余怨。統(tǒng)治者只有從根本上出發(fā),拋卻自身的貪婪,把自己從虛無的浮華中解脫出來,不再因自己的窮奢極欲而犧牲老百姓的利益,無親無疏、無利無害、無貴無賤,才能消除人們的余怨。

    因此,老子告誡統(tǒng)治者,必須愛民、助民,不擾民、不害民,不橫征暴斂、不殘酷壓迫,不使用嚴(yán)刑峻法、不與百姓結(jié)怨。天道是無親無疏的,必須順應(yīng)天道,無為而治,使老百姓“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這樣,就沒有什么怨恨需要消除了。

    南朝吳郡人顧覬之,一生為官,清廉愛民。他不但能讓一方百姓安居樂業(yè),而且善于治家,使得家庭和睦,在地方上贏得了很高的威望。他有五個兒子,三兒子顧綽財產(chǎn)最多,家里十分殷實(shí),向外放高利貸,鄉(xiāng)里士庶多負(fù)其債。顧覬之對兒子放貸的行為十分不滿,多次勸阻,但沒有效果。后來,顧覬之被任命為吳郡太守,回家鄉(xiāng)為官。他騙三兒子說:“鄉(xiāng)親之中還有誰沒有還債,趁我在太守位置上,為你討回債務(wù)?!鳖櫨b大喜,就把一大箱子債券交給了父親。顧覬之把這些債券全部焚燒,并告訴鄉(xiāng)鄰:“凡欠我家三郎的債,都不用再償還,債券契約我已全部燒掉?!?/p>

    顧覬之對兒子的管教盡管武斷,但他一片愛民之心日月可鑒,此舉贏得了百姓的擁戴和信任。

    為人處世也是一樣。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必須寬大為懷、包容別人,如果凡事斤斤計較,不能吃虧容人,就不會被人喜歡、不會受人尊敬,也不會有什么大的成就。

    (未完待續(xù))

    2024-11-07 ——老子《道德經(jīng)》解讀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54936.html 1 智慧的彼岸(讀書·連載) /enpproperty-->